这个用 adidas 三道杠改衣服的女孩,是不是另一个 “miniswoosh” ?
开始话题前先做个预热无奖竞猜:
对,你脑海中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,就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核心:
我知道你的第一眼感觉:看起来,这个来自日本,(艺)名叫 “和洋折衷(Kota Konishi)” 的独立女设计师,用同名品牌,完美地诠释了 adidas 版本的 “miniswoosh”?
以防你忘记,说的就是在 THE BASEMENT 力推下,从 Air Max Day 一直红到现在的改装达人…
显然,重点并不是 “Nike 有 miniswoosh,所以 adidas 也一定会有” 这么简单而已… 为方便区分,以下的设计师名用 Kota 指代,汉字全部用来指该品牌,便于大家区分理解。
“日本和西方的折衷”
开门见山,关于 “和洋折衷”,这里是来自 moji 辞書的词义:
“日西合璧,日本和西方折衷”
这样直白的表达,再加上和洋折衷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官方 Lookbook 我们很自然的可以得出结论:这里的 “和” 便是日式和风服装,而 “洋” 自然就是图中,以 adidas 为代表的西方运动品牌了。
Kota 将这些带有明显品牌标识(绝大部分都是 adidas 运动服上的三道杠)的运动服,拆解成这些带有明显线条设计的布片,再将他们排列组合成所谓的和风服饰 —— 你基本上可以将它们理解为 “道袍”(或连帽道袍)、道服、阔腿裙 / 裤…
甚至是 adidas 重构版的女子学生制服 (俗称水手服):
这样 “拆解+重构” 的过程,占据了和洋折衷品牌中,几乎全部的核心设计理念;但反过来 Kota 也并没有拿掉这些运动服原本的品牌标识,反而将它们没有保留地展示在服装单品之上,用独特的移情手法,将这种 DIY 基因十足的设计语言,囊括成为极具特色的个人代表风格。
(以上图片来源:Ins @koda_konishi)
Kota vs miniswoosh:她们做的是同一种东西吗?
同样是 “手艺人” 加 “女性” ,Kota 与 miniswoosh 被拿来比较绝对是难免的。
虽然看上去二人同样使用了 “Remade” 的手法,但个人认为 Kota 与 miniswoosh 之作品最大的区别,便在于 “产品” 最终的表现形式。
miniswoosh 相比不用太详细的介绍,作为 Nike 球鞋文化的硬核爱好者 (这个相信我们不用争辩就能达成共识,毕竟名字都在这里摆着),miniswoosh 的作品几乎都是从 Nike 的运动鞋以及其相关产品设计的元素出发,将自己的社交媒体打造成一个 “资深球鞋工业设计专家” 的小世界。
或者说,只要你对 Nike 带有或多或少的情怀,相信你在看了 miniswoosh 的作品后,都会产生着些许的入手欲望:比如前不久在 Air Max 97 “银子弹” 席卷社交网络的时候,那条从 Air Max 97 鞋提环、配色等元素拓展开来的 DIY “串标” 运动裤;
分 Sweat 和 Chino 两个版本
或如法炮制的,与 VAPORMAX 能完成完美搭配的裤装…
除了这些,还有用鞋盒标、鞋内尺码标打造的小物
miniswoosh 用自己精湛的手法,让你的球鞋之魂从脚上蔓延到全身。而这种介乎于官方与轻工业感的手法,突破了 Nike 自身单品对于市场投放,或更多模版化设计的藩篱,从而诞生出了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设计风格。
(以上图片来源:Ins @miniswoosh)
而上面也提到了,Kota 的和洋折衷,则更加专注于服装:一切皆看为供她实现创意的元素。
所以总结来说,miniswoosh 是围绕着品牌的 “发散”,而 Koda 的和洋折衷则是突破了品牌的 “聚合”。
所以在 Koda 的作品中,我们也可以见到其他西方运动大牌的 Logo
唯一一点比较可惜的是,Koda 并没有为和洋折衷设立品牌官方网站,而也许是由于工艺的问题,其新品更新的速度和存货量也有限,目前只进驻了日本两间小众设计集合店 (“WALL” 与 “MACARONIC” 地址见下);试想如果 Koda 可以与规模更大的店铺进行合作,那么和洋折衷这个名字,相信很快就会像 miniswoosh 一样,刷爆社交网络吧…
两间店的地址如上
PEACE.
作者: 404
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
其他精彩内容
点击以下图片查看
Prada 把秀场改造成了“漫展”
你对藤原浩的 “大儿子”还有印象吗?
▼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